博客
关于我
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快点击我
如何花更少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
阅读量:6279 次
发布时间:2019-06-22

本文共 1385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

花时间学习不见得就是真正的学习。 因为你的学习方法一开始就是错的话,那么花再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也是无济于事。 所以你得看看这篇文章,如何花少量的时间却仍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上帝给了我们每个人同样的时间,但是不同的人的效率确实不一样的,如果你觉得你的世界浪费了,先补习一下这篇文章:。

一、知识整合法

聪明人不仅是学习成绩优异,更重要的是有独到的学习方法。 不像大多数学生凭记忆来求取好成绩,聪明的学生追求的是把知识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大的画面。 这也就是我所说的知识整合法。

知识整合法与机械式学习截然相反,它讲究的是思想的连接而不是死记硬背每个知识点。 比起让几何,代数和历史这些知识点在脑子里各据一处,你应该有意识的将这些知识联系到一起, 从而构成一幅大的知识图。

额外的学习表明你没有用到知识整合法,而且不理解初学的知识。 如果你能恰到好处的将知识点连接起来,那么学习就只是一次简短的对知识的更新罢了。

不要浪费掉你的知识:。

二、优化你的学习习惯

知识整合法不同于 brainstorming 或 mind-mapping 的技能,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你对学习过程和吸收知识的理解。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依靠以往简单的十步骤来精通这种学习方法。

但是有一些工具能助你一臂之力,使你的学习习惯向具有整体性发展:

1、让知识鲜活起来

你可能已经听过这种方法了。 它指的是动员身体上所有的感官,知觉,用它们来传导知识。 研究显示,当人们处在情绪饱满的状态下时,能接收更多鲜活、生动的信息。 将知觉与想象灌入平淡的知识能让它们显得更加真实,从而方便我们理解接纳。 还记得小时候用掰指头的方法来记数字吗? 不妨在现在的学习中也试试这种方法吧。

2、托物陈喻

知识整合法的核心就是将事物联系在一起。 比喻本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联系两件看似不相干的个体到一起。 这与知识整合法的核心不谋而合。 用比喻将复杂的知识简化,以达到言简义丰的效用。

3、十岁法则

用你对10岁小孩讲解知识的方式对自己解释知识。 当然了,这种方法可能在你学医或者学习如何将神经系统运用到电脑智能中并不适用。 不过重点是你要试着剥去那层复杂的外壳,让知识以最原始,最简单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4、“回到过去”

把课本拿开,开始随意的想一个概念,然后由它联想到之前学的某个概念,将这种思维方式持续下去直到你把很多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例如古普塔王朝让你想到了古希腊,进而联想到苏格拉底,再进一步想到孔夫子……

5、漏洞扫描

仔细浏览课本,如果在某处发生记忆漏洞或对内容的不确定,一定要特别留意。 立刻通过感官和比喻的方法将这个知识联系到之前存在于大脑中的知识。 如果这种情况在一章节里出现多次,则表明你没有彻底理解这些知识。

6、压缩信息

知识整合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信息。 你应该尽量压缩这些信息,通过图片或记忆法来把它们划分成小块,方便记忆。

7、准备动笔吧

拿出一张纸,把你想到的知识间的关联写在纸上。 再重组这些知识以得到不同的。 记住,关键是写的过程,亦是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成品。 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美化你的思维图,只需用潦草的涂写和缩写构图就好了。推荐东尼·博赞的。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思维导图,看看这个:。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anzhi/p/6468017.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Android SharedPreferences
查看>>
css面试题
查看>>
Vue组建通信
查看>>
用CSS画一个带阴影的三角形
查看>>
前端Vue:函数式组件
查看>>
程鑫峰:1.26特朗.普力挺美元力挽狂澜,伦敦金行情分析
查看>>
safari下video标签无法播放视频的问题
查看>>
01 iOS中UISearchBar 如何更改背景颜色,如何去掉两条黑线
查看>>
对象的继承及对象相关内容探究
查看>>
Spring: IOC容器的实现
查看>>
Serverless五大优势,成本和规模不是最重要的,这点才是
查看>>
Nginx 极简入门教程!
查看>>
iOS BLE 开发小记[4] 如何实现 CoreBluetooth 后台运行模式
查看>>
Item 23 不要在代码中使用新的原生态类型(raw type)
查看>>
为网页添加留言功能
查看>>
JavaScript—数组(17)
查看>>
Android 密钥保护和 C/S 网络传输安全理论指南
查看>>
以太坊ERC20代币合约优化版
查看>>
Why I Began
查看>>
同一台电脑上Windows 7和Ubuntu 14.04的CPU温度和GPU温度对比
查看>>